漳平新桥:板凳花灯龙 “文化遗产”寄乡愁
龙年将至,漳平市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桥板凳花灯龙即将在阔别七年后,华丽再现。漳平市新桥镇西埔村全村老少齐动员制作花灯龙,用“文化遗产”寄托乡愁。
近期,走进漳平市新桥镇西埔村,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用彩带、花朵、窗花、铃铛等材料精心装饰着家中的板凳龙身。而制作龙头和龙尾的任务是由非遗传承人卢庆木和几位技艺精湛的老技师共同完成,需耗时近一个半月。其中,单是龙头的骨架制作就蕴藏着许多自然法则。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桥板凳花灯龙相传始于明朝,传承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由“舞龙求雨”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村民们以舞龙的方式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战胜自然灾害。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积淀为独特的民俗文化,同时也赋予了许多新的含义。
据了解,2024年新桥(西埔)舞龙活动定于2月2日(农历腊月廿三)、2月14日(正月初五)、2月24日(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举办,花灯龙龙身超100节,总长约300米。届时将再现千人共舞、宏大壮观的游龙景象
附件下载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