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LY07120-0500-2025-00047
  • 备注/文号:漳农〔2025〕59号
  • 发布机构:漳平市农业农村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4-22
  • 内容概述: 漳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漳平市人大十八届四次会议第54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漳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漳平市人大十八届四次会议第54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时间:2025-04-25 10:52

  

  办理结果:A

黄东晓、曾同兵、曾香芬、卢炳锴、赖美琴、赖金盛等代表:

  您提出关于《加快北部乡镇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1.加快形成北部食用菌中心。毛木耳是新桥镇最主要的农业支柱产业,是漳平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中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其具有规模效益,产销集聚成本低,生产栽培技术成熟,市场优势明显,种植效益好的优势,是当地农民赖以生存、不可替代的产业。针对目前产业发展优势,不足瓶颈和市场需求,拟在新桥镇珍坂村铜中垵规划在一个分拣交易中心,建设用地84亩,建筑占地面积55660平方米,建筑面积41660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项目主要由商品交易区、加工包装区、冷链保鲜区、仓储配货区、综合服务区、配套商务区、停车维护区等七个功能区组成。项目建成达产后,形成冷(冻)库面积共10000平方米。达产后,每年仓储量达4.5万吨,农副产品集散交易25万吨。不断扩大和提升产业规模,形成北部食用菌中心。发挥政府的支持引导作用,强化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发展。

  2.推进标准化大棚建设。为改变设备、设施简陋情况,推行“标准化钢构温控大棚+光伏+玉米芯”模式,建设食用菌生产试验基地,按照“示范引领+全镇推进”“串点成线、连线扩面”思路,以产业升级优化为切入点,先后投入1000万元,在西埔、石码、云墩等村建设62亩食用菌钢构大棚,推进食用菌“标准化、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采取“党员+农户”模式,由党员带头使用钢构温控大棚进行示范种植、负责推广优质菌种和玉米芯菌棒,对农户进行统一技术指导和管理服务。围绕毛木耳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完善标准大棚建设,基础设施设备,开展技术提升,集成创新。

  3.加强技术扶持和菌种升级。过去新桥镇的食用菌产业一直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设施、设备简陋。生产方式多为家庭式经营,规模小、效率低,产业水平低下,食用菌产业每年消耗13万吨木屑,产生农业废弃物5万吨,出现不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问题。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而产业升级菌棒“芯”升级是关键。推广无公害、低农残绿色食品栽培技术,与福建农林大学食用菌研究院共同研究,成功探索出用30%的玉米芯替代传统原料木屑,由玉米芯菌棒生长出来的毛木耳产量增长10%,比普通菌棒可以多长1-2茬,每棒可增收0.2元。与三明食用菌研究所对接、福建农林大学(古田)食用菌研究所合作,依托可研院校和龙头企业,引进优质菌种,提高菌农的经济效益。

  4.优化土地政策支持。因地制宜,探索毛木耳种植模式,不破坏耕地红线的情况下,保护生态环境,发展高效农业,实现绿色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领导署名:邓长海

  联系电话:15080250077

  联 系 人:刘晟

  漳平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22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